1925年,皖系军阀的关键人物徐树铮,因担心政敌冯玉祥的暗算,决定前往天津避难。然而,在火车上休息时,一队身材魁梧的士兵闯入了车厢。他们不顾徐树铮仍穿着睡衣,强行将他拖出车厢,尽管他拼命挣扎,但终究未能逃脱。最终,这位曾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“当代班超”的民国英雄,在车厢外被枪决。当时负责追杀徐树铮的正是西北大军阀冯玉祥,几年前他便立下杀心,而今终于抓住了机会。
冯玉祥与徐树铮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。两人曾是同属皖系阵营,但由于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,冯玉祥早已心生怨恨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冯玉祥决定亲手杀掉这位昔日的同僚?要从徐树铮的过往说起。
孙中山称徐树铮为“当代班超”,主要是因为他既有革命精神,又拥有从书生到武将的转变。徐树铮188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富裕家庭,从小表现出卓越的才智,十三岁就中了秀才,后来又考取了廪生。在父亲的期望下,他原本应走上仕途,继承家族的荣耀。然而,随着列强侵略中国,徐树铮的心中逐渐滋生了爱国之情。
展开剩余79%在“百日维新”和义和团起义等历史事件的激发下,徐树铮决定放弃读书,从军投身革命,誓言摧毁清朝腐败的统治。尽管父亲极力反对,并为他安排了婚事,但徐树铮的心意已决。他与新婚妻子夏宣在“斗智斗勇”中取得了胜利,最终成功离开了家。内心澎湃的徐树铮却面临着一个问题:他应当加入哪个部队呢?
经过一番思考后,徐树铮选择了袁世凯领导的“新军”。他冒着千里迢迢的路途,前去见袁世凯,然而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。当时袁世凯正在丧母丁忧,无法接见他。最终,袁世凯派出了亲信朱钟琪来评估徐树铮的能力。可是,朱钟琪与徐树铮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,两人气氛冷淡,谈话也不投机。朱钟琪因个人原因,对徐树铮心生厌恶,甚至写信侮辱了他,并寄回了徐家。
这次失败让徐树铮感到沮丧,但在济南府等待路费时,他意外结识了段祺瑞。段祺瑞慧眼识珠,认为徐树铮才智过人,屡次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。最终,徐树铮答应了段祺瑞的邀请,成为了皖系的重要人物,并为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。然而,由于他直言不讳,性格刚烈,常常与同僚产生矛盾,尤其是与陆建章的关系最为紧张。
陆建章曾效力于袁世凯,是一位铁血将领,且与段祺瑞有着深刻的敌对关系。作为段祺瑞的得力助手,徐树铮自然也与陆建章产生了许多冲突。冯玉祥,虽然身在段祺瑞阵营,但与陆建章关系亲密,经常站在陆建章一方。冯玉祥的偏袒与徐树铮的忠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
在一次行动中,冯玉祥和段祺瑞的矛盾激化,徐树铮与陆建章的对立也愈发加剧。徐树铮早已耐心等待机会,在陆建章前往天津“招降”曹锟的过程中,提出与他会面。结果,这场会面成为了徐树铮的“鸿门宴”。他在后花园中击毙了陆建章,事后段祺瑞并未责怪徐树铮,反而对他的行动表示理解。
然而,冯玉祥心中始终无法释怀,他认为徐树铮如此胆大妄为,最终决心报仇。冯玉祥心怀怒火,立誓有朝一日亲手除掉徐树铮。经过多年的积怨,冯玉祥在1925年成为西北的权力中心。冯玉祥的崛起令段祺瑞深感不安,担心昔日得罪过冯玉祥的徐树铮会遭到报复。段祺瑞因此劝告徐树铮暂时远离南方,避风头。
徐树铮虽深知冯玉祥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,但他依然坚持按原计划行动,决定回天津再做打算。然而,在他即将启程的前夕,段祺瑞收到了一个匿名电报,警告徐树铮若前往南方,将面临致命危险。段祺瑞试图劝阻徐树铮改变计划,但徐树铮已心意已决,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南方的路。
不料,这次回天津的旅程成为了徐树铮的生死之路。当他在火车上休息时,冯玉祥的手下发现了他,立刻展开追捕。尽管徐树铮仍穿着睡衣,他未能逃脱被捉拿的命运。冯玉祥最终命令士兵将他当场枪决。
段祺瑞接到消息后悲痛欲绝,甚至数度晕厥。徐树铮的死不仅是段祺瑞的重大损失,也为冯玉祥的野心提供了契机。冯玉祥虽然一开始宣称是为亲家陆建章复仇,但媒体曝光后,他改变了说辞,称自己是替陆建章的儿子复仇。从此,冯玉祥的动机显得愈加复杂,且令许多人怀疑他杀害徐树铮的真实原因。
至于那封警告电报的来源,直到今天依然是未解的谜团。这段历史,充满了深深的疑问与谜团,徐树铮的悲剧也成为了民国时期复杂权力斗争的缩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